close

  念教育與心理統計時,授課教授都會提到關於記憶曲線(或是遺忘曲線)的啟示,說穿了,就像坊間出版的學習書一般,透過不斷複習和提取,以求能將短期記憶存入長期記憶來鞏固自己的學習。而學習完後立刻複習,做到今日事今日畢,更是掌握記憶的關鍵時刻。

以下簡述研究之相關內容,當然內容在網路上都可以藉由google來找尋

 


  赫爾曼‧艾賓豪斯(Hermann Ebbinghaus,1850-1909)是德國的心理學家,他是第一個用實驗方法研究記憶衰退的心理學家。他在1885年出版了《關於記憶》一書,其中談到了他的實驗結果-遺忘曲線,從此,記憶研究便成了心理學中被研究最多的領域之一。
艾賓豪斯的實驗
  
為了避免受到既存記憶的影響,而能夠客觀地研究記憶與遺忘,記憶的實驗必須採用標準化、一致性的測驗項目。因此艾賓豪斯發明了無意義單字,把一個母音嵌入兩個子音之中,例如RAX、JAF、HUQ、TAI、ZIN等。他做了大約兩千多個這樣無意義的單字,把每個單字寫在一張卡片上,然後將卡片混合,並隨機抽出若干字來做為記憶實驗的內容。他以自己為實驗對象,每次實驗取出若干單字,加以排出字序後,測驗自己需要重複幾次才能完全記住這些字序,間隔不同的時間來測驗自己的記憶狀況,了解遺忘的狀況,同時也測驗複習之後,需要多久時間才能再重新完全記住這些字序。
實驗的結果
艾賓豪斯從實驗結果得到了一些遺忘規律:如果沒有複習,學習後一個鐘頭,已學會的內容就有56%記不起來;一天之後,66%已經遺忘;一個月之後更有將近80%不見了。這就是著名的「遺忘曲線」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jerry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